央視網消息:北斗實力強勁,但它的功能可不僅僅是為我們開車指路,就在前不久,北斗衛(wèi)星協(xié)助測繪隊員為珠峰量了身高,又引導自動化機械進行智能夏收,在許多領域,北斗系統(tǒng)都可以大展拳腳,也是未來萬物互聯智能生活的重要坐標。
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(zhàn)中,北斗也全面助力抗疫工作,基于北斗系統(tǒng)的高精度定位服務,兩座醫(yī)院在建設過程中,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,為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。
北斗衛(wèi)星導航系統(tǒng)工程總設計師 楊長風:基于北斗的無人機、無人配送車,這個也紛紛地應用到我們的疫情的醫(yī)療物資配送。
讓智能機器人在空曠地帶不再迷路
總臺央視記者 王世玉:這里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,我現在的位置是在鳥巢和水立方之間。這個區(qū)域的面積大約是在2萬平方米,而現在整個這么大區(qū)域面積的清掃工作都是由我旁邊這個無人駕駛的智能機器人完成的。
在空曠的場景,尤其是特征不明顯的地區(qū),智能機器人很難通過攝像頭判斷方向和路線。只有通過北斗定位,準確地知道自己的位置,智能機器人才能自己規(guī)劃路線。
讓自動駕駛汽車洞悉彼此位置
同樣的問題還存在于智能駕駛領域,以往的思路,想要判斷車輛之間的距離或者探知路口是否有其他方向的車輛,都需要在車上安裝大量的傳感器。而現在,安裝一個北斗車載終端,就可以實現對幾百米外的路況提前預警。
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讓車輛準確知道了“我在哪”,通過接入統(tǒng)一的車聯網系統(tǒng),還能了解其他車輛的位置,大大提高了行車安全,還為智能交通管理和提高運行效率提供了幫助。
讓電子圍欄“管住”亂停的共享單車
如果說自動駕駛現在離生活還有距離,那么現在在一些城市,北斗技術設置的電子圍欄正在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。
共享單車企業(yè)硬件產品經理 范興龍:搭載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共享單車可以把定位精度從10米級降低到1米以內,通過北斗技術的技術加持,我們的運營團隊對車輛實施實時的定位監(jiān)控。
讓播種收割自動進行 提效還增產
智慧交通未來可期,智慧農業(yè)已經觸手可及。眼前的水田面積將近550畝,往常要完成全部的插秧作業(yè)至少需要3個人工作15到20天。同樣的工作,基于北斗系統(tǒng)的自動插秧機,不到10天就可以完成這些工作。
合作社負責人 張劍:特別輕松,全是自動的。我就站在上面看著點就行。
從插秧、植保、收割到粒粒歸倉,帶有北斗元素的智能農機正在我國多地投入使用,不僅是省時省力,還能增加產量。在播種時,由于北斗系統(tǒng)定位精準,農機可以在田地里行走得更精準,播種時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,收割時不落下一顆作物。
農機手 杜慶偉:每畝地能多播種一成,比如普通機器種九壟,因為走得直,我們能種十壟,提高畝產量,并且能夠實現夜間作業(yè),每天多播種近百畝。
讓工業(yè)生產自動化 勞動者更省力更安全
在工業(yè)生產等領域,依靠精準定位的智能設備也在改變生產方式。比如電力巡檢,一遇到極熱和極寒天氣就令人頭疼,即使工作人員手動操控無人機,也只能在視野范圍內巡檢,耗時且費力。而現在,加入北斗芯片的無人機能夠實現自主飛行,非常準確地按照預設線路進行巡檢作業(yè)。
南方電網廣東陽江供電局輸電人員 黎如欣:有了無人機,戶外作業(yè)不再受惡劣天氣的限制,我們可以對輸電線路開展紅外測溫、樹障測距、夜間防污等多種巡視,高溫天、大霧天、夜間都能正常作業(yè)。掃地機器人用行星減速機
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VEMTE聯系,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